大家都知道現在糖尿病人很多,每個人身旁都可以發現糖尿病患者,而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2010年和2013年18歲以上成年了的患病率分別是9.7%和10.4%,也就是說目前全中國有一億多醣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的人數可能更多,有統計甚至能達到50%,糖尿病知曉率僅為36.5%,治療率32.2%,治療控制率49.2%。而大家對糖尿病前期的知曉率就更低。
為什麼晴天小編要強調糖尿病前期呢?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難以治愈,而且隨著病程的延長,將會出現很多慢性疾病,包括眼底、腎臟、神經等。這些慢性疾病極大的損害人體的健康,影響生活質量。但是從正常人到診斷糖尿病一般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都有5-10年,甚至更長。在發病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糖尿病前期",這是一個人為的約定,即患者血糖已經出現了異常,但還不能診斷糖尿病。而處於這個階段的患者,可以通過飲食調理、運動、或者一些簡單的藥物治療,有可能完全逆轉,這是預防糖尿病的最後機會。
一般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異常(IGT)或者兩者都存在。
因為糖尿病前期一般都沒有什麼症狀,完全需要通過實驗室檢查來明確,容易被大家所忽視,這也是它的危險所在。診斷一般需要查靜脈的血漿的葡萄糖水平,而不是指血。
診斷的標準:
空腹血糖檢測;
該檢查要求8小時未進食任何食物和飲料(除水以外)的情況下測量您的血糖水平。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為100-125mg/dl (5.6-7mmol/L)
糖耐量試驗:
這是診斷糖尿病的一個常規檢查方法,進行該檢查前,您需要持續8-12小時不進食或喝飲料。具體方法可看以前文章。糖耐量異常是指空腹血糖正常,喝糖水後2小時血糖140-199mg/dl(7.8-11mmol/L)。
目前糖化血紅蛋白還不作為診斷標準,由於該檢測有一定的誤差,各個醫院還沒有標準化,但仍可以作為篩查的一種方法,因為其操作相對簡單,不受飲食影響。
血紅蛋白A1C(也叫做HbA1C或A1C)
該檢查前不需限制飲食。這是一項血液檢查,可反映出您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前期患者的A1C水平為5.7-6.4%。
糖尿病前期常有哪些危險因素?
其實其和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是類似的,有以下這些情況,就需要監測血糖,必要時還可以做OGTT試驗,來明確。
1)年齡≥40歲;
2)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
3)久坐、體力活動少;
4)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5)女性有多囊卵巢綜合徵、黑棘皮病或妊娠期糖尿病史;
6)有高血壓病或血脂異常[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 或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者。
一旦診斷糖尿病前期,我們有什麼方法來逆轉糖尿病前期呢?
其實逆轉糖尿病並不神秘,還是需要從基本的生活方式入手。
1)減輕體重:肥胖是胰島素抵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體重的下降可以明顯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輕5%-10%的體重能明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2)保持活動:每週150分鐘的有氧運動。甚至散步、做園藝和跳舞均是有幫助的活動。3)改善飲食:可以選擇地中海飲食或低碳飲食,選擇富含水果、蔬菜和低脂乳製品的飲食,避免甜食和精製穀類。增加堅果的攝入,補充鉻和維生素D等,避免飲用甜味飲料,如汽水和果汁。
4)使用某些藥物(如阿卡波糖、二甲雙胍等)。
5) 減輕壓力和應激,改善睡眠。
6)戒菸:也是降低發生2型糖尿病的很重要生活方式
通過上述方式就能明顯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但有研究發現,雖然糖尿病前期患者在生活方式乾預下4年累積的糖尿病發病率較對照組下降,但仍有20%會發展為2型糖尿病。所以我們還有一些提高的空間,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藥物在逆轉糖尿病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應作為首選的方法。在臨床上也經常使用二甲雙胍來改善胰島素抵抗, 對預防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但來自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顯示在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組,隨訪4年的糖尿病累積發生率還能達到了35%。總之,在糖尿病前期積極干預,對降低糖尿病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付出和獲得的效果是最佳的,對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功不可沒。但是,在臨床上經常會碰到很多本來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由於沒有重視,而很快變成糖尿病,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
因此除了平常的飲食習慣很重要以外,有三高的患者或者是家族糖尿病史的朋友都很建議要來做一趟身體健康檢查,高雄晴天醫事檢驗所有專門為了三高患者做的健檢,不要以為年輕就不會有糖料病了,近日研究顯示國內糖尿病患者突破220萬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發表最新的台灣糖尿病年鑑,談及台灣糖尿病治療照護的成就與挑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不再是中高齡族群專屬疾病,2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生率在7年內成長44.5%,專家提醒,必須更加注意飲食、控制體重。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表示,以往20歲以下年輕人多較無須考慮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問題,但近年相關族群確診人數卻有成長趨勢,從2008年的每10萬人有9.65人增加至2014年的每10萬人有13.94人,快速增幅44.5%,可能與飲食西化、經常吃速食或含糖飲料等有關。
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胡啟民並指出,不只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20至40歲的青壯年也很嚴重,除了飲食高糖、高油外,作息不正常、少運動也會影響血糖控制,提高罹患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檢查醫院推薦】
晴天醫事檢驗所專注每個細節,追求完美的品質,致力於提供民眾一個全方位的檢驗服務平臺。除了主動依據ISO 15189實驗室認證規範做好內控管理,亦主動參加臺灣醫事檢驗學會能力試驗,由此公正單位為消費者確保本所報告具備高品質之可信度。
創立初衷乃是因為負責人楊尚霖醫檢師,注意到健保環境日漸惡化,食安問題亦是層出不窮,而大多數人卻是在身體出現症狀或很不舒服的時候才會求醫,也因此許多人在初期沒有任何自覺狀況,外表與一般人無異,一旦發覺已相當惡化,其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復原的機會更是大大降低。為使民眾建立正確的健康檢查概念,並能方便快速地獲得檢驗服務資源,於是逐步踏實地建構起整合各大檢驗領域的服務平臺,以專業和熱忱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照顧民眾的健康。
【三高患者檢查套組】
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引起腎臟病。「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者都會有關連性的發生。」三高只發生其中一項,則以高血壓的盛行率為最高,這與一般族群無異,顯示血壓問題對於現代人而言是極大困擾。若以年齡做區分,老年族群罹患三高的比例比年輕族群來得高,因此隨著年齡增長,更需要小心看待三高問題。
受檢對象
① 上班族工作忙碌無法運動者
② 小腹長期都始終難消除者
③ 家族病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
④ 三餐再外,常應酬聚餐,喜食用高糖及高脂肪食物
⑤ 從未做過健康檢查者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實屬重要。
定期健康檢查可以提醒您身體所發出的警訊或是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